网站首页
学院/部门动态

暑期“三下乡” | 党旗引领推普路 青春赋能助振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党建引领纪实

时间 :2025年07月16日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7月6日至11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言益行 昔阳推普”实践队赴山西省昔阳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该团队入选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团队,由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5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指导老师为学院团委书记李明倩,实践队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构建“党建红”引领“科技蓝”服务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

语言筑基:党员先锋架设沟通桥实践队将推广普通话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在大寨村及昔阳县商贸枢纽红旗一条街周边,党员同志主动走进杂货铺、菜摊等语言应用一线场景,用方言拉近距离、用耐心倾听需求,建立昔阳方言-普通话对照数据库。针对青少年与村民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分层教学法”,在青少年课堂,组织“绕口令接力赛”,将红色故事融入语言游戏,带领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提升语言能力;面向村民的实用技能培训,模拟电商直播、旅游接待等真实场景,帮助村民说清产品卖点、讲好家乡故事,助力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更好运用普通话。

编程赋能:红色引擎驱动数字梦。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开展的编程启蒙教学,实践队组建由2名党员担任组长的教学专班,针对6—15岁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队员们手把手带领孩子们拖动彩色积木块,通过“动画角色对话”场景拆解程序逻辑,让抽象的代码知识变得生动可感;针对小学高年级组和初中组学生,采取“1名党员带3名学生”的分组模式,在交互式小动画教学中一对一指导调试参数,让孩子们在亲手创作的过程中深度感受编程的创造魅力。这场“指尖魔法课”,不仅让30余名乡村青少年初次触摸到编程世界的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兴乡的种子。

红心铸魂:薪火相传淬炼青春志实践队临时党支部组织队员们赴大寨展览馆、西峪惨案纪念馆和昔阳县国防教育公园,开展“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主题党日活动。在大寨展览馆,队员们在黑白照片、斑驳农具前感悟“七沟八梁”奋斗史诗,深刻体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在西峪惨案纪念馆中,队员们凝视历史照片、锈迹斑斑的武器与复原的惨案场景,切身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与民族自强的必要。在国防教育公园,大家在知识展板前研读,在退役装备模型旁沉思,深刻体悟“居安思危”的分量,表示要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学习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智惠乡野:党群连心共绘振兴图助农惠民实践中,实践队始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推动党员与村民“结对子、解难题”。在田间地头,队员们扛起锄头参与劳作,与村民边除草边用普通话交流农耕经验。针对村民反映的电子设备使用难题,开展“科技暖心行动”,为村民检修手机、优化电脑系统。面对大寨村150余件劳模奖状、梯田规划图等珍贵史料,队员们制定标准化数字化方案,完成扫描、分类、建档等工作,建立起涵盖文字、图片、音频的多维档案库,以科技手段守护乡土历史。

初审:曹彦杰

复审:吴 锋

终审:王平平